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闡明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
2.能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學習,體驗愛護鳥類、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探究闡明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
難點
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這一實驗過程及組織教學。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教具準備:紙張、活的家鴿、家鴿骨骼標本、魚骨和雞翅、鳥的羽毛、扇子等;
(2)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1)分成四組;
(2)每組準備選定2個探究課題(各組選擇不能完全一樣),準備各自闡述觀點的材料。
(3)準備紙張,預先疊好紙飛機;設計記錄表格2份(如圖)。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國際鳥人節(jié)”的活動圖片,飛翔是人類早有的夢想,為什么人不能飛而鳥能夠飛?
(二)資料展示,新課教學
活動Ⅰ:觀察圖片,說出幾種常見的鳥的名稱。
活動Ⅱ:觀看視頻,展示我國鳥類資源的資料,了解鳥類多樣性。
活動Ⅲ:閱讀課文,了解飛行對鳥類生活的意義。
過渡:由“你知道鳥飛得有多快?多高?多遠?”介紹北極燕鷗能從遙遠的南極飛到北極這一資料,學生驚嘆“鳥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的飛行能力?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三)實驗演示,激起波瀾
演示實驗Ⅰ:用同大小力扔紙張和紙飛機。
演示實驗Ⅱ:用不同大小力扔同一紙飛機。
演示實驗Ⅲ:用同一大小力扔紙飛機和形態(tài)相似的玩家飛機。
由飛機類推到鳥類,指引了探究鳥類飛行的具體方向。
(四)分組體驗,合作探究
探究過程(探究——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1.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
2.作出假設:各組按照選定的探究方向作出相應的假設。
(點撥指引)老師分別就各組探究課題提供一些圖片、資料、問題等作為指引。
3.制定計劃:各組根據(jù)書本p22~23的提示及資料,老師提供鳥的標本、活的家鴿、鳥的骨骼、圖片以及自己課前準備的材料等,設計相應實驗驗證假設。
4.實施計劃:通過觀察、調查、動手實驗、分析資料等方式小組同學共同協(xié)作完成。
(巡視指導)小組分組探究時老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5.得出結論:把結論填寫在設計好的表格里。
6.表達和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各組選派代表匯報探究結果。各組間相互補充,發(fā)言內容盡量避免重復。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和少數(shù)的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激勵,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出簡明扼要的板書。
(五)總結提升,畫龍點睛
活動Ⅰ:在教師不提供板書的情況下,各組在表格里補充完整有關其他組探究課題的結論。
強調大家不必記錄太多,只要記下關鍵詞即可。老師再投影給大家參考對照,由此理解“鳥的全身都為飛行而設計!”這句話。
活動Ⅱ:觀看圖片,欣賞鳥的飛行,引導學生歸納出鳥類的主要特征。
再指引大家在課本上劃出鳥類的主要特征,請同學們把內容朗讀一遍。
(六)反饋練習,拓展延伸
活動Ⅰ:各小組根據(jù)自己探究的課題開一道簡單的練習考察大家。
活動Ⅱ:有人用溫度計測量家鴿的體溫,發(fā)現(xiàn)其體溫高達42℃ ,請問家鴿發(fā)高燒嗎?為什么?據(jù)說愛迪生小時候曾有“孵雞蛋的故事”,但未孵出小雞,你能說出其中原因嗎?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