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打點計時器的分類和組成,會使用打點計時器。
2.通過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的過程,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感受物理實驗對于物理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打點計時器的分類和使用方法。
【難點】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復習位移和路程的區(qū)別,并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位移和發(fā)生這段位移所對應的時間。學生想到照相記錄位置,用鐘表記錄時刻。
教師進一步提問:是否有裝置能同時記錄位置和時刻?引出打點計時器,導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打點計時器的分類和組成
讀書指導: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電磁打點計時器結構圖,請學生結合資料卡片和小組中打點計時器實物思考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組成部分和對電源的要求。學生發(fā)現電磁打點計時器主要由線圈、振片、永久磁鐵、振針、紙帶、復寫紙、限位孔組成,需使用電壓為4~6V的交變電源。
教師提問: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與電源頻率相同,那么電源頻率為50Hz時,每隔多長時間打一次點?學生計算得出0.02s。
教師提問: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另一種打點計時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打點計時器的打點方式有何區(qū)別。學生發(fā)現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的不是振針和復寫紙,而是電火花和墨粉。
2.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方法
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使用打點計時器的教學視頻,并請學生討論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步驟。學生通過觀察總結發(fā)現使用打點計時器時需要先固定打點計時器,再安裝紙帶,隨后啟動電源,用手水平拉動紙帶,最后關閉電源。
教師提問:打點結束后如何處理數據得到時間和位移。學生思考得出點跡個數,結合打點時間間隔求出所需時間,用刻度尺量出所需位移。
教師講授:向學生說明原始數據的概念并強調原始數據的重要性。
(三)鞏固提高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使用打點計時器進行位移和時間的測量并總結拉動紙帶快慢不同時位移和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學生總結。
2.作業(yè):思考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并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