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掌握功率的公式和物理意義,并能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功率概念的建立過程,學會用類比的方法進行物理探究。
3.感受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功率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難點】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復習導入:教師通過提問帶領(lǐng)學生復習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和力學里功的計算公式,同時出示生活實例:把一堆同樣的磚塊從地面運到同一樓頂,起重機和工人做的功是相同的,但起重機比工人做功快。教師進一步提問做功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在物理學中應該如何進行表示?從而引入新課《功率》。
(二)新課講授
1.功率的物理意義
教師出示生活實例:爬相同的樓梯,如果大人小孩在相同時間內(nèi)爬完。并提出問題:力對物體做功時,只要做功的多少一樣,效果就一樣嗎?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呢?
學生經(jīng)過思考可以回答:爬相同的樓梯,大人比小孩的質(zhì)量大,他們移動的距離相同,但兩者做的功不同,大人比小孩做的功多。如果兩人在相同時間內(nèi)爬完,做功的快慢不相同,大人比小孩做功快。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一,相同時間內(nèi)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教師進一步提問:比較做功的快慢還有什么方法呢?學生類比剛才的控制變量思想,應該可以說出方法二:做功相同時,所用時間越短,做功越慢。
教師提問:如何利用物理學中的概念來描述做功的快慢呢?并介紹功率:在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單位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速度的相關(guān)知識。即: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通過路程和時間比值定義,得到速度的概念。并引導學生類比速度,討亂如何得到功率的定義和表達式。
學生討論后得出:功率應該是用功和時間比值。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jié)得出:
1.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所做的功。通常用字母“P”表示。
教師介紹功率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瓦(W),工程技術(shù)上還常用千瓦(kW)做單位。且1kW=1000W。
(三)鞏固提高
提問:是否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時間越長,做功越慢?幫助學生理解做功與功和時間兩個因素有關(guān)。
(四)小結(jié)作業(yè)
1.小結(jié):學生總結(jié)。
2.作業(yè):石頭質(zhì)量為6t,起重機在15s內(nèi)將石頭沿豎直方向勻速提升1m,計算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功率是多少?
四、板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