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1、根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堅持()的原則。
A.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B.懲罰為主、教育為輔
C.教育與懲罰并重
D.開除學籍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
12、現(xiàn)代教育觀認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作用。
A.引導
B.主導
C.輔助
D.顧問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現(xiàn)代教育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13、清官屬于內斂型,醒官則多屬于發(fā)散型。清官大不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們可能于世無補,因為他們大不了潔身自好而已。然而醒官一出手,多會促進社會進步。因為就他們對社會的認識、看法和施政來說,往往著眼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落腳于推動社會進步,著力卻在于整個社會的福祉,而不是一家一姓的榮華富貴。
這段文字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與醒官相比,清官便顯得庸碌無為
B.醒官雖然不拘小節(jié),但對于社會的意義卻是重要的
C.為官不僅要清廉,更要有所作為
D.醒官比清官更難得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文段通過清官與醒官的比較,突出醒官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文段強調的主體是醒官,而不是清官,A項排除。文段并沒有提到醒官不拘小節(jié),B項無中生有。C項沒有提到醒官的重要意義,不是文段的主旨。D項才是作者通過文段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14、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是()。
A.創(chuàng)新能力
B.學習能力
C.拼搏精神
D.團結精神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jīng)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15、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是()。
A.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教學計劃
B.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
C.以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教學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開展教學過程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認識。D項所述屬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符合當代學生觀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16、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關鍵人物是()
A.李鴻章陳獨秀
B.李鴻章曾國藩
C.容閎孫中山
D.光緒袁世凱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洋務運動中,李鴻章與曾國藩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二人分別創(chuàng)辦了當時最大的軍事工業(yè)和洋務派最早的現(xiàn)代軍事工業(yè)。
17、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都能得到自己的發(fā)展,這是檢驗教育者是否堅持()的一塊試金石。
A.育人為本
B.以德興教
C.面向全體
D.精英教育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都能得到自己的發(fā)展,這是檢驗教育者是否堅持“育人為本”的一塊試金石。
18、“日、月、水、山”幾個字都是()字。
A.會意
B.象形
C.形聲
D.假借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對造字法的了解。漢字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造字法,題干中的”日、月、水、山”都是根據(jù)漢字所指的事物的本來形態(tài)而創(chuàng)造的,是象形字。
19、下列關于素質教育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素質教育以促進知識深刻內化為目標
B.素質教育以全面?zhèn)魇诟袃r值的知識為基礎
C.素質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個性潛能發(fā)展為核心
D.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
20、下列哪種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
A.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高校途中發(fā)生的
B.學生或者其監(jiān)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學校的
C.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jīng)告成、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D.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二)學校的安全保衛(wèi)、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的有關標準、要求的;(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故答案選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