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材料內容】
材料
教師出示餅干盒,問亮亮里面有什么,亮亮說“餅干”。教師打開餅干盒,亮亮發(fā)現里面裝的是蠟筆。教師蓋上蓋子后再問“欣欣沒有看過這個餅干盒,等一會兒我要問欣欣盒子里面裝的是什么,你猜她會怎么回答?”亮亮很快就說:“蠟筆”。
問題:
(1)亮亮更可能是哪個年齡班的幼兒?(6分)
(2)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14分)
【參考答案】
(1)亮亮更可能是幼兒園小班的幼兒。一方面,3~4歲左右的幼兒還不能很好的將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區(qū)分開,認為別人想的和自己所知覺到的一樣,因此會出現錯誤信念;另一方面,從幼兒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幼兒對事物的判斷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問題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所以材料中亮亮的表現更傾向于小班幼兒。
(2)①亮亮的行為體現錯誤信念。
錯誤信念是指向兒童描述一個故事情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與事實不相符),然后主試向兒童提問,看兒童是否能推斷出主人公的真實信念。
材料中的亮亮知道盒子里面裝的是蠟筆,但是欣欣是沒有見過的,也就意味欣欣不知道盒子里面裝的是蠟筆,當老師問亮亮,欣欣認為盒子里是什么時,亮亮卻直接說“蠟筆”。說明亮亮不能夠正確判斷他人的心里想法。體現了錯誤概念的特征。
②亮亮的行為體現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為中心是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并判斷事物。
材料中的亮亮通過教師打開餅干盒知道了盒子中是蠟筆,是通過感知覺和行動認識了事物,體現了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符合小班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同時亮亮將自己對盒子中具體材料的認知等同于欣欣的認知,體現了沒有站在欣欣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特征。說明了自我為中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