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
1.學生在頭腦中確定各種事物之間的異同的思維過程是()
A.比較
B.分析
C.綜合
D.抽象
2.一個人學過某個舞蹈,過了一段時間,她又在另一個地方應(yīng)邀為觀眾表演了這段舞蹈。她的表演憑借的是()
A.情緒記憶
B.情景記憶
C.動作記憶
D.語義記憶
3.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是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得出來的。
A.系列學習
B.配對聯(lián)想學習
C.自由回憶學習
D.S-R學習
4.自問自答或不出聲的言語活動是()
A.獨白言語
B.內(nèi)部言語
C.書面言語
D.對話言語
5.一個人學會騎自行車,很多年不騎也不會忘記。這種記憶是()
A.情景記憶
B.程序性記憶
C.陳述性記憶
D.外顯記憶
多選題
6.下列教育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一致的有()
A.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B.洛克——《教育漫話》
C.赫爾巴特——《教育學》
D.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7.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點是()
A.承認教育和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
B.承認教育對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C.認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D.認為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
8.唐朝中央官學設(shè)有“六學二館”,對學生入學資格有明確的規(guī)定:國子學須文武三品以上的子孫,太學須文武五品以上的子孫……弘文、崇文二館均收取宗室、外戚、宰相和一品官員的子弟。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映了古代社會學校教育的道統(tǒng)性
B.反映了古代社會學校教育的象征性
C.反映了古代社會學校教育的等級性
D.說明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quán)利
9.教育學形成時期的主要著作有()
A.洛克的《教育漫話》
B.凱洛夫的《教育學》
C.裴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篤德》
D.斯賓塞的《教育論》
10.下列語句中,()是記錄在《論語》中的孔子的思想。
A.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C.教學相長
D.長善救失
【參考答案解析】
1.A【解析】比較是指在人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xiàn)象加以對比,來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和關(guān)系的思維過程。
2.C【解析】動作記憶是以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nèi)容的記憶,又稱運動記憶。在頭腦中保留的體操動作、舞蹈動作等都屬于動作記憶。
3.A【解析】艾賓浩斯開創(chuàng)了用無意義音節(jié)進行系列學習與記憶研究的先河。在這一研究范型中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保持間隔對遺忘影響的規(guī)律,即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4.B【解析】題干所述是內(nèi)部言語的含義。
5.B【解析】程序性記憶是指對如何做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技能和運動技能的記憶。
6.ABD【解析】赫爾巴特的代表作品是《普通教育學》,《教育學》是凱洛夫的代表作品。C項錯誤。
7.ABC【解析】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點是:(1)承認教育和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反對將教育與生活分離;(2)認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義;(3)承認教育對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8.BCD【解析】題干中對學生入學資格的規(guī)定反映了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quán)利;不同級別官員的子孫進入不同的機構(gòu)學習,體現(xiàn)出我國古代社會學校教育的等級性特點,也反映出教育具有象征性,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樣的教育是區(qū)別社會地位的象征。
9.ACD【解析】凱洛夫的《教育學》成書于20世紀,20世紀是教育學多元化發(fā)展的時期。
10.AB【解析】C、D項出自《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