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對歐洲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
【過程與方法】能夠感受、體驗《倫敦德里小調》的音樂音樂情緒及風格
【知識與技能】能為聆聽到的音樂畫旋律線或圖形譜,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感受體驗《倫敦德里小調》的音樂情緒及風格
【難點】總結出樂曲所提示的音樂主題。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復習聆聽播放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并提問,然后導入新課。
師:,剛才同學們聽到的是一首什么樂曲?它運用新疆哪個族的音樂風格的音樂語言寫成的?這首樂曲表現怎樣情緒?它的主奏樂器是什么?
生:是新疆之春,它運用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風格的音樂語言寫的,表現新中國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歡欣鼓舞的樂觀情緒,樂曲的感情樂觀豪爽,樂思奔放流暢,是一首小提琴獨奏曲。
師:對,說的很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欣賞具有歐洲風情中的愛爾蘭民歌《倫敦德里小調》(板書)
(二)初步感知,欣賞《倫敦德里小調》
1.播放《倫敦德里小調》讓學初次感受,體驗音樂風格。
師:同學們!聆聽后能說出〈〈倫敦德里小調〉〉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它的音色如何?樂曲的情緒怎樣?
生:學生討論回答: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其音色明亮、清脆、音域很寬廣;情緒熱烈流暢明快旋律扣人心弦。
2.作品及作者簡介
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首樂曲是來自什么地方以及作者嗎?生:想。
師:曲名:倫敦德里,又名“德里”是愛爾蘭島北部的一個小城。愛爾蘭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倫敦德里小調》又叫《倫敦德里之歌》或《愛爾蘭民歌》,它是根據流傳在倫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庫庫列因告別》改編而成的。改編者為奧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萊斯勒(1875—1962),課后請同學們能否在地圖冊上找到“倫敦德里”這個地方嗎?試試看好嗎?
(三)探究學習
1.再次讓學生存細聆聽《倫敦德里小調》
師:這首樂曲在情緒上有什么變化?是幾段體組成的?你們能否按照樂曲的走向描繪出你所想向、感受的旋律線嗎?你們認為樂曲高潮在哪里,最富有激情的樂句是哪一句?
生:積極參與討論,老師檢查后小結。
師:這首樂曲是單二部曲式寫成,第一樂段由兩個樂句組成,其旋律純樸動人,充滿了溫柔平和氣氛。第二樂段也由兩個樂句組成,其旋律顯得高昂,色彩較為明亮、帶有明顯的頌揚性。整個音樂充滿了愛爾蘭人民熱愛生活以及憧憬未來美好的感情,也是最富有激情的樂句(第四樂句)。小提琴將原曲在高低音分別呈現一遍,然后加以變化后重復,最后回到原來的情緒上結束全曲。
2.完整地聆聽,根據旋律線畫旋律線。
(1)聆聽音樂,根據音樂畫旋律線
(2)這首樂曲重復了幾遍?(一共完整的重復了兩遍,第3、4樂句又重復了一遍,最后是尾聲部分。)
(3)每次出現時音樂的表現方式怎樣?(第一遍在低音區(qū)演奏,第二遍在中音區(qū)演奏,第三遍在高音區(qū)上演奏。)
(4)同學們對這種變化有怎樣的感受?(感到情緒越來越激動,旋律扣人心弦,情緒也高漲的感覺。)
3.請再次聆聽音樂根據旋律畫圖形譜。
4.學生簡單學唱兩段主題,體會音樂的情感
(四)擴展延伸
對比長笛版的《倫敦德里小調》與小提琴版的《倫敦德里小調》
師:哪一首是小提琴版本的《倫敦德里小調》?它有什么特點?(小提琴曲將原曲在高低音分別呈現一遍,然后加以變化后重復。最后回到原來的情緒上結束全曲。這首樂曲充分發(fā)揮了小提琴歌唱性強的優(yōu)勢,因而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五)小結作業(yè)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小提琴曲《倫敦德里小調》,感受了愛爾蘭民族的音樂風格,了解他們是那么的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的思想感情,我們要把這種思想感情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去,將來我們長大了也能為建設自己的家園多做貢獻
請同學們課后在網上收集一些外國民歌與我國的民歌比較一下有什么區(qū)別,下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討論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