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老師是某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老師,他在發(fā)給學生的獎狀上寫著“祝賀你,通過你的努力取得了本次口算比賽的一學獎”,這是引導學生將口算比賽的成功歸因于( )。
A. 內部的穩(wěn)定因素
B. 外部的穩(wěn)定因素
C. 內部的不穩(wěn)定因素
D. 外部的不穩(wěn)定因素
【答案】C
【解析】努力屬于內部、不穩(wěn)定、可控歸因。
2.下列關于認知風格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教師需要適時運用有意失配策略,彌補學生學習方式或學習機能上的不足
B. 對于場依存的學生而言,可以給他們更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或家長不需要一直對其進行監(jiān)管
C.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觀看視頻、實踐操作等,以照顧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
D. 對于沖動型的學生而言,可以讓他們低聲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步驟和進程,從而做到自我監(jiān)控和指導,避免因粗心而犯錯
【答案】B
【解析】A 項:失配策略是指教學要針對學生學習風格中的短處,采取雖然不適應學生的學習風格特點但對其能力發(fā)展有促進作用的方式,以彌補他們認知機能或學習方式上的缺陷或不足。
3.根據記憶過程中的知覺偏好,學生的知覺類型不包括( )。
A. 視覺型
B. 動覺型
C. 混合型
D. 序列型
【答案】D
【解析】根據記憶過程中的知覺偏好,記憶可以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和混合型。知覺偏好是指記憶過程中哪種感覺系統(tǒng)的記憶效果最好,學生就偏向于使用哪種感官來進行學習。視覺型學生主要通過視覺來學習,閱讀、觀察、記筆記等方式容易使他們吸取知識。對視覺型學生來說,加大閱讀量,多讀課外書,擴大自己的視野,在閱讀的同時動手記下重難點加深記憶,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聽覺型學生偏好以聽的方式學習,對于他們來說,聲音含有豐富的意義,他們對語言、聲響、音樂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特別強,因此,聽覺型學生能從教師或他人的講授中吸收到更多的信息。動覺型學生好動,善于通過觸摸物體,如寫、畫、運動、動手操作來學習。實際上,絕對的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的學習者是很少的,大多數學生都是綜合型的,即使用多種感覺通道。所以,只有多種感覺通
道相互協(xié)調與配合,學習效果才會好。
4.下列描述不屬于學困兒童常表現的心理行為特征的是( )。
A. 動作不協(xié)調
B. 注意力缺陷
C. 習得性無助
D. 智力低下
【答案】D
【解析】學習困難綜合癥是指某些智力正?;蚪咏5膬和蛏窠浵到y(tǒng)的某種或某些功能性失調,使其在聽、讀、寫、算方面能力降低或發(fā)展較慢,以致陷入學習困難。
5.初中生小燕近半年來總是覺得很疲倦,盡管她并沒有做什么特別消耗體力的事。每天早上醒來想到要上學就會覺得很難受,但她還是堅持上學。在學校的時候她感到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盡管她會要求自己反復看課本、寫作業(yè),似乎所有的字詞都認識,但連成句子卻莫名其妙地看不懂。她每天都熬夜到很晚,效率卻很低,考試成績也不怎么樣。周末明明知道還有幾張題單要完成,她卻躺在床上看了一天的電視劇。小燕的父母也反映她最近總是出現腹瀉、頭痛和易發(fā)脾氣的情況。這一系列表現表明小燕最有可能存在( )。
A. 焦慮障礙
B. 抑郁障礙
C. 行為問題
D. 品德問題
【答案】A
【解析】(1)含義:焦慮癥是個體不能達成目標或不能克服困難的威脅,
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一種緊張不安、帶有恐懼的情緒
狀態(tài)。焦慮是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等各種神經癥的共同特征。
(2)表現:緊張不安,憂心忡忡,集中注意力困難,極端敏感,會對輕微刺激做出過度反應,難以做出決定。在軀體癥狀方面,表現為心跳加快、過度出汗、肌肉持續(xù)性緊張、尿頻尿急、睡眠障礙等不適反應。中學生常見的焦慮反應是考試焦慮。其表現為: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考試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