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們常說,“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充分地說明了教學中( )的重要性。
A.向學生傳授知識
B.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C.雙基教學
D.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答案】B
【解析】題干中的話體現了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意味著僅教給學生組織良好的信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使學生了解在什么條件下遷移所學的內容、遷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另一方面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也體現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B項正確。
2.《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規(guī)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fā)和利用,該課程屬于( )。
A.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
B.國家規(guī)定的選修課
C.地方規(guī)定的必修課
D.學校規(guī)定的選修課
【答案】A
【解析】新課改提出綜合實踐活動課,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必修課程,自小學3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所以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
3.主張“任何學科的基礎都可以用任何形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人”的理論是( )。
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
C.結構課程論
D.綜合課程論
【答案】C
【解析】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主要觀點包括:強調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認為任何學科都能以某種方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主張通過“內在獎勵”的形式激勵學生學習,重視發(fā)展學生直覺思維,提倡發(fā)現法等。
4.啟發(fā)性原則的實質在于( )。
A.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B.教師少講,學生多活動
C.教師多提問,學生多回答
D.教師講課要講深、講透、講全
【答案】A
【解析】啟發(fā)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因而該原則最重要的是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5.以下關于活動課程主要屬性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以兒童為中心,依據兒童當前的興趣和需要來設置課程
B.打破學科界限,按活動主題來組織學習經驗
C.課程組織心理學化,要求按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順序和特點來組織課程
D.活動課程即是通常所講的課外活動
【答案】D
【解析】活動課程又稱經驗課程,它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以活動為中心組織的課程?;顒诱n程的代表是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