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亞杰認為,0—2歲的兒童通過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來探索周圍世界,這個時期個體的認知發(fā)展處于( )階段。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答案】A
【解析】皮亞杰將個體的認知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1)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這一階段的個體開始出現(xiàn)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兒童的思維開始萌芽;獲得“客體永久性”(物體恒存)概念。(2)前運算階段(2—7歲)。這一階段的個體出現(xiàn)了語詞或其他符號;無守恒觀念;思維不可逆;泛靈論;自我中心;集體獨白。(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這一階的個體去自我中心;形成守恒觀念;思維可逆;具體邏輯思維。(4)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故本題選A。
2.朱熹把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其中“小學”以( )。
A.識字為主
B.讀書為主
C.學事為主
D.窮理為主
【答案】C
【解析】朱熹認為,受認識水平限制,“小學”教育重在讓兒童懂得和形成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即知其當然,謂之“學其事”;“大學”則要求青少年進而懂得“事”中的道理,即知其所以然,謂之“窮理”。盡管“小學”教育也需要識字、讀書,但在朱熹并非主要目的。故本題選C。
3.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標志是( )。
A.學校的出現(xiàn)
B.腦力和體力勞動分工
C.階級社會產(chǎn)生
D.文字的產(chǎn)生
【答案】A
【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guī)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jié)構(gòu)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它從初等學校延伸到大學,并且除了普通的學術(shù)性學習以外,還包括適合于全日制職業(yè)技術(shù)訓練的許多專業(yè)課程和教學機構(gòu)。近代學校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開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階段。故本題選A。
4.由于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與( )。
A.程序性知識
B.實用的知識
C.直觀的知識
D.可應用的知識
【答案】A
【解析】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是根據(jù)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而進行分類的。故本題選A。
5.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答案】D
【解析】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故本題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