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王閣序》的作者是( )。
A.王勃
B.范仲淹
C.蘇軾
D.陶淵明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及作者。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為四杰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其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堪稱一時之最。故A項正確。
B項,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散文創(chuàng)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書信居多,蘇軾曾評價《上政事書》“天下傳誦”。《靈烏賦》一文,“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中國古代哲人爭自由的重要文獻。名篇《岳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guī)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新。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陶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2.北京市歷史悠久,其建制在各朝各代曾有不同的名稱。下列不是其歷史名稱的是(?。?/p>
A.薊城
B.燕都
C.汴梁
D.大都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城市的歷史別稱。C項,汴梁是元、明、兩宋時代對于開封的稱呼。故C項當選。
A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京是燕國所在地,燕國以薊城為都,排除。
B項正確,燕都指現(xiàn)在的北京,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zhàn)國七雄”中有燕國,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排除。
D項正確,元大都即北京,簡稱大都,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為元朝國都,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
3.下列有關(guān)“樂”的古代名句,出自《論語》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C.“獨樂樂,與人安樂,孰樂?”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意思是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lǐng),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出自《論語·雍也》。故A項正確。
B項,“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出自《莊子·秋水》。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獨樂樂,與人安樂,孰樂?”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