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物質(zhì)的微粒性;知道分子的三條性質(zhì):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存在間隙。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微粒特點的探究,提高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分子的三條性質(zhì):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存在間隙。
【難點】
運用分子的性質(zhì)特點,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俗語說:“墻里開花墻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為什么?
【學生回答】①花香可以傳播。
②酒香可以擴散。
【教師引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我們聞到的到底是什么?這節(jié)課就來探索其奧秘,一起走入微觀的世界。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教師播放動畫】電子顯微鏡觀察水。
【學生自學】閱讀教材中內(nèi)容,從數(shù)字的角度感知其質(zhì)量和體積。
【教師提問】由此說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質(zhì)?
【學生回答】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斷運動,并且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教師提問】酒精擦在皮膚上會很快消失,原因是什么?說明分子有什么性質(zhì)?
【學生回答】酒精會蒸發(fā),說明分子會運動。
【教師引導】接下來通過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知道氨氣和酚酞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
(1)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教師實驗】取燒杯A,注入20ml蒸餾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溶液,再慢慢加入濃氨水,觀察溶液的顏色,由此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酚酞與濃氨水混合變紅。
【教師播放視頻】在B、C燒杯中加入等量的酚酞試液,另取一個小燒杯D加入濃氨水,然后用一個大燒杯罩住B、D兩個小燒杯,燒杯C置于大燒杯外,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解釋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燒杯B中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燒杯C中酚酞溶液仍為無色。說明燒杯D中的氨氣分子運動到了燒杯B中,所以顏色為紅色,燒杯C中沒有氨氣分子進入,所以顏色為無色。
【共同總結】分子在不斷運動。
(2)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與溫度有關。
【教師提問】為什么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下干得快?為什么品紅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的快?
【學生回答】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3)分子間存在間隔。
【教師提問】已知水和酒精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如果50ml水與50ml的酒精混合,總體積是否等于100ml,原因是什么?
【學生實驗】實驗后觀察到總體積小于100ml,酒精與水混合時互相填充了空隙。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隔。
【教師提問】固體、液體及氣體分子之間存在間隔,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學生回答】結合氧氣經(jīng)過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可得出分子間間隔規(guī)律為氣體>液體
【教師講授】分子之間間隔的一般規(guī)律為:氣體>液體>固體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結合分子的性質(zhì)解釋“墻里開花墻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
解析:是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導致的。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認識物質(zhì)的微粒性、分子的3條性質(zhì)。
布置作業(yè):預習分子可以分為原子的內(nèi)容。
四、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