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的范圍:海平面以下約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約10千米,包括大氣圈下層、巖石圈上層和整個水圈。(絕大多數(shù)生物生活在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100米的范圍內(nèi)。)
生物圈為生物提供的生存條件:陽光、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穩(wěn)定的營養(yǎng)供給。
“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1.巴斯德的研究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根據(jù)提出的問題,他作出了怎樣的科學假設?
問題:微生物是肉湯本身產(chǎn)生的,還是從空氣中進入的呢?
假設:使肉湯變質(zhì)的微生物來自于空氣。
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計劃中,設計的曲頸瓶妙在何處?
空氣能進入,而空氣中的微生物不能進入。
3.在巴斯德實驗中,設置A瓶的作用是什么?
形成對照實驗,補充對照實驗的要求:只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應完全相同。
4.根據(jù)實驗結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肉湯變質(zhì)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些微生物來自于空氣。
5.歸納一下,巴斯德實驗從提出問題到得出結論并表達交流,可分為幾個步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探究成功的關鍵是:制定計劃。
對照試驗
1、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
2、變量:在一組對照實驗中,除一個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那么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該試驗中的變量。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①等量原則②對照原則(即變量唯一原則)
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1、實驗前為什么要將玻片擦拭干凈?
避免玻片上的污物影響觀察效果
2、蓋蓋玻片時如何避免產(chǎn)生氣泡?
使蓋玻片的一側(cè)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3、怎樣辨別細胞與氣泡?怎樣趕走氣泡?
用鑷子背輕輕趕壓;在蓋玻片一側(cè)滴一滴清水,
在另一側(cè)用吸水紙吸引
4、染色的目的?
使材料更容易被觀察
5、分別用一個字概括每一步
一擦二滴三取四放五蓋六染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