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在延安成功上演了由賀敬之等人編劇、馬可等人作曲,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歌劇《白毛女》?!栋酌芬詴x察冀邊區(qū)的民間傳說為主要素材,又根據當時革命斗爭的現實進行了提煉和加工。
主要情節(jié)是: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實的佃戶楊白勞,搶走了他的女兒喜兒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進深山。喜兒懷著強烈的復仇意志頑強地活下來了,因缺少陽光與鹽,全身毛發(fā)變白,被附近村民稱為“白毛仙姑”。八路軍解放了這里,領導農民斗倒了黃世仁,又從深山中搭救出喜兒。喜兒獲得了徹底的翻身,開始了新生活。
作品通過“舊社會使人變成鬼,新社會使鬼變成人”的傳奇故事情節(jié),深刻反映了處于地主階級殘酷壓迫下的農民的苦難生活,表現了他們緊跟共產黨、推翻舊世界的決心。
該劇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創(chuàng)造性地吸取了民間音樂,并借鑒了西洋歌劇的創(chuàng)作經驗,使該作既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又有強烈的戲劇性,成為我國新歌劇的標志性作品,是中國歌劇探索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第一部新歌劇的誕生。
歌劇《白毛女》吸收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調,其中著名的唱段有《北風吹》《扎紅頭繩》《我要活》《太陽出來啦》《楊白勞》《大紅棗兒甜又香》《哭爹》《十里風雪》等。其女主角白毛女的首演者為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王昆。
歌劇《白毛女》的產生,推動了文藝工作者對歌劇創(chuàng)作的熱情,隨后又出現了《劉胡蘭》《赤葉河》《王秀鸞》等歌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