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下列屬于“成長性需要”的有( )。(多選)
A.認知需要
B.安全需要
C.歸屬與愛的需要
D.審美的需要
【答案】A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
所謂“匱乏性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于外界。
所謂“成長性需要”,包括自我實現的需要(七種層次理論還包括認知理解需要和審美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戰(zhàn),甚至刻意追求挑戰(zhàn);不回避緊張狀態(tài),甚至刻意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成長性需要被自我實現的趨向所激發(fā)。
綜上所述,BC選項屬于“匱乏性需要”,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擇AD。
2.應用某種物理原理解釋生活現象,屬于特殊遷移。( )。(判斷)
【答案】×
【解析】本題說法錯誤。
根據遷移的內容不同將遷移劃分為:一般遷移、特殊遷移。一般遷移(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在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tài)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tài)度的具體應用。具體遷移(特殊遷移)是指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即具體經驗遷移到另一種學習。題干中應用某種物理原理解釋生活現象,屬于一般遷移。故題干說法錯誤。
3.間接遠景性動機是由學習活動本身引起,表現為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直接興趣和愛好。( )。(判斷)
【答案】×
【解析】題干說法錯誤。
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近景的直接性動機是與學習活動直接相連的,來源于對學習內容或學習結果的興趣。如學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對某門學科的濃厚興趣以及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教學內容的新穎等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
遠景的間接性動機是與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的前途相連的。如中小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為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為爭取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和榮譽,等等,都屬于間接性動機。
題干中描述應該是直接近景性動機,是由學習活動本身引起,表現為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直接興趣和愛好,而非間接遠景性動機,故說法錯誤。
4.記憶中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可對應學習中的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判斷)
【答案】√
【解析】題干中說法正確。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前攝抑制是指學習過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以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屬于順向遷移。倒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保持和回憶起干擾作用,屬于逆向遷移。
故本題說法正確。
5.談談學習遷移發(fā)生的條件(論述)
【答案】
【解析】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大量的研究表明,學習遷移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fā)生的,會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學習遷移發(fā)生的條件有:
(1)學習對象之間的共同要素
不同的學習對象具有共同要素,是學習遷移發(fā)生的基本條件之一。這些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要素。
(2)學生的概括水平
共同要素是學習遷移產生的客觀必要條件。但是,它只是遷移產生的前提,不是唯一的條件,因為學生對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也是影響遷移的重要條件。根據概括化理論,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能概括出兩種學習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經驗的泛化水平。
(3)學習的理解和鞏固程度
學生接觸到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著學習遷移就由此發(fā)生,只有在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產生遷移作用。因此,學生對兩種學習的理解與鞏固程度也是遷移發(fā)生的基本條件。
(4)學生的智力水平
遷移從不會自動發(fā)生,在同等條件下每個人遷移的效果是有差異的,這和個人的智力水平高低有關。
(5)定勢
定勢是指由先前影響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識到的一種傾向性或心理準備狀態(tài),將支配人以同樣方式去對待同類后繼活動。定勢的作用有兩重性:一是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消極的阻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