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教育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 )的發(fā)展。(單選)
A.教育規(guī)律
B.教育價值
C.教育現(xiàn)狀
D.教育問題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及任務。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教育問題是指反映到人們大腦中的、需要探明和解決的教育實際矛盾和理論疑難,是推動教育發(fā)展的內在動力。題干中,教育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教育問題,因此D選項正確。
A選項,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教育規(guī)律既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guī)律,又有作用于某一局部的具體規(guī)律。教育學的根本任務是揭示教育規(guī)律。
B選項,教育價值是指作為主體的人、集團和一定的社會對教育的需要與作為客體的教育及其屬性之間的一種滿足關系。這種關系具有的用途,是追求教育的最好的效果。
C選項,此選項為干擾項。
ABC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D選項。
2.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中的“博學于文,約之以禮”是指( )。(單選)
A.教學綱領
B.辦學方針
C.教學原則
D.學科知識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學說是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并且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強調忠孝和仁愛;繼承西周六藝教育傳統(tǒng),教學綱領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因此,A選項正確。
選項B,孔子提出的辦學方針是“有教無類”,意為:主張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
選項C,孔子提出的教學原則有很多,例如啟發(fā)性教學原則、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等。
選項D,孔子提出的學科知識繼承了西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教育的傳統(tǒng),科目是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
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
3.“下列選項中,不是出自《論語》的是( )。(單選)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論語》中的古語。
選項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該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
選項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為也就沒有過失。此內容出自先秦荀況的《荀子·勸學》,該項符合題意。
選項C,“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意思是指學習而不覺滿足,教誨別人而不知疲倦。此內容出自《論語·述而》。
選項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此內容選自《論語·為政》。
選項ACD均出自《論語》,與題意不符,選項B出自《荀子·勸學》,故本題答案選擇B。
4.課外是課內的延伸和拓展,課內是課外的深化和提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發(fā)展。下列表達了這一思想的是( )。(單選)
A.“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B.“發(fā)然后進,則捍格而不勝”
C.“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
D.“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記》中的內容。
選項A,“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出自《學記》,它的意思是安心于他的學術才親近他為自己的老師,開心與他為友是因為信奉他的追求。這樣即使離開了師長和朋友,也不會違背他們的教育。其體現(xiàn)的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選項B,“發(fā)然后進,則捍格而不勝”出自《學記》,意思是如果等到事情發(fā)生以后才去禁止,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糾正了,其體現(xiàn)的是預防性原則。
選項C,“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出自《學記》,意思是學習需要按照時序進行,既要有正式的課業(yè),此外課后休息時也得有相應的課外練習。其體現(xiàn)了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該項符合題干描述。
選項D,“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出自《學記》,意思是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其體現(xiàn)了討論法。
題干中的描述是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故本題正確選項是C。
5.發(fā)生在周朝的事情是( )。(單選)
A.學在官府
B.文翁興學
C.焚書坑儒
D.書院盛行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時期的教育特征。“學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規(guī)、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的禮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故選項A正確。
選項B,文翁興學是西漢最早興辦地方官學之舉。
選項C,焚書坑儒是在秦朝。
選項D,書院盛行是在宋朝。
選項B、C、D均與題干不相符,故本題答案選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