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規(guī)律填填數(shù)字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特別鍛煉觀察和思考能力。將選項中的數(shù)字填入“11、16、29、 47、( )、127”空缺處,符合該組數(shù)字排列規(guī)律的是( )。
A.75
B.76
C.77
D.78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邏輯推理。前面兩項的和加2等于第三項,即(11+16)+2=29;(16+29)+2=47;(29+47)+2=78;(47+78)+2=127。因此本題選D。
2.甲、乙、丙分別是北京、上海、重慶人,分別學習金融、法律、外語。已知:①乙是重慶人;②學外語的是北京人;③學金融的不是上海人;④甲不學金融,丙不學外語。下列推斷完全正確的是( )。
A.甲是上海人,學法律
B.甲是北京人,學外語
C.丙是北京人,學外語
D.丙是上海人,學金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邏輯推理。由條件②和④可知丙不是北京人,甲或乙是北京人,再結合條件①可知甲是北京人,甲學外語。故正確答案為B。
3.下列選項中,與“中國人一中國工人”的邏輯關系相同的是( )。
A.教授一助教
B.軍人一軍醫(yī)
C.農民一公民
D.法官一警察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邏輯推理。“中國人-中國工人”為真包含關系,“軍人-軍醫(yī)”也屬于此種。因此本題選B。
4.我國先秦時期,主張“有教無類”,倡導“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莊子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孔子??鬃?,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立私學,并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另外,他的教學經驗非常豐富,提出了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學思并重、由博返約等教學原則。因此本題選A。
5.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有能動作用。這說明教育具有( )。
A.歷史性
B.階級性
C.社會生產性
D.相對獨立性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社會屬性。教育要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制約,但是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guī)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正確答案選D。